以院线大电影标准铸造新一代“动画工匠”——一个产业工作室的做法

……

发布者:zhu发布时间:2022-06-05浏览次数:3265

在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-中华职业学校贯通的影师动画专业工作室走廊的墙面上,张贴着院线电影《陈情令》《银河补习班》《我和我的祖国》《我和我的家乡》《1921》《长津湖》《白蛇》《哪吒》《1921》《长津湖Ⅱ:水门桥》《我心飞扬》《奇迹》的海报,上面赫然印着中高贯通影视动画专业师生们的名字。这些作品印证了师生们开始融入国家院线大电影的制作,呈现出一种新的长学制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。

惊浪·华光织翼研发孵化工作室内外部环境

对于影视行业而言,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当属高规格的院线大电影。2019年,专业与上海惊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建的“惊浪·华光织翼研发孵化工作室”正式成立。工作室瞄准院线大电影,依据影视作品创制流程和技术类型,为动画新技术在影视项目中的研发打造“产学研创一体”的多功能实践平台,先后参与了《1921》《长津湖Ⅱ水门桥》《我心飞扬》《奇迹·笨小孩》等院线电影的后期视效制作,完成了110多个虚拟角色的动画创制。

惊浪文化总经理邓昕老师身着动捕服给学生讲解电影《1921》中的动画表演

真人动捕演员将动画数据导入虚拟角色

一、基于项目任务建立的教学内容

工作室将院线电影的制作流程融入《三维动画制作》《视觉预览》《动画项目实践》等三门专业课程,按照工作标准重新整合课程内容。动作捕捉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三维动画制作的效率,如一段15秒的动画,运用传统的三维动画制作方式,一名成手大约需要4-5天的时间,采用动作捕捉的方式只需要1天的时间即可完成,这样一种高效的动画生产方式开拓了影视动画专业教学的新格局。

同时,工作室以新技术和团队优势满足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,研发的动作捕捉技术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,借助国际最新影视创制技术赋能企业发展。随着核心技术能力不断提高,专业在行业内逐渐从“跟随服务”向“引领发展”转变。

专业师生在为电影《长津湖2水门桥》的虚拟战士“瞄准”进行动作捕捉

专业师生为电影《长津湖2水门桥》的虚拟角色进行动作捕捉

截止到目前,本专业共完成12部高票房院线电影,转换成难度不等的20个以典型项目为核心的“学习包”,分别嵌入基础课程供学生学习和练习,以超高市场标准引导学生了解市场,熟悉行业,培养新一代“动画工匠”

二、来自产业的要求成为教学的标准

在“华光之翼光学动作捕捉工作室”,教什么?怎么教?谁来教?都由企业“说了算”。教学的要求必须符合院线电影的制作要求,教学的内容从院线电影制作项目转换而来,教师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工作任务(行动领域层面)向课程设计(学习领域层面)的转换。传统的教材被“活页式教材”所替代,学科(知识)体系让位于能力本位。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获得了良好的人力资源,教师和学生获得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,积累了教学经验,形成了专业的品牌。

对于学习者而言,技术能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,未来的“动画工匠”将在反复实践中得到技术技能的培养。同时,工作室十分重视通过及时反馈和反思,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,目的既是为了支持学生的技术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,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。在这样的学习和考核过程中,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知识到灵活应用的跨越,渐次形成“完成结果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的能力”。

Baidu
map